完善制度,加强管理,解决施工中以下几项工作和问题: 1、规范临边洞口及出入口的防护。重视戴安全帽和高处作业系安全带;按规定使用合格的安全密目立网、安全帽和安全带。 2、规范脚手架搭设。纠正架体与建筑结构固定的作法,设置首步固定;对架体进行立面全封闭,防止坠落伤人,保证行人的安全。 3、施工场地通道不堆物,保持畅通;工地上不准流动吸烟;材料按场布图规定场所堆物,并挂好标识排,注明规格、品种、名称;建筑垃圾分类堆放,做好标识;危险物品进库,妥善保管。 4、作好安全标志,以图象为主要特征的图形符号或文字构成的标志,用以表达特定的安全信息。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部位、设备和设施上,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安全警示标志设置在明显位置,便于识别,来提醒路人注意安全。 5、施工现场应制定不扰民措施,如施工场所搞好围档封闭,无粉尘污染;夜间禁止不必要的施工造成噪音干扰周围居民,除连续性施工,一般施工不**过18小时;周边道路要设防护措施,保持道路畅通。 6、双排脚手架的立杆纵距及水平杆步距不应大于2.1m,立杆横距不应大于1.6m。 7、按规定的间隔采用连墙件(或连墙杆)与建筑结构进行连接,连墙件必须采用...
三、三者的特点不同:
1、钢梁的特点:钢梁截面的大小都须经计算确定,并满足强度、整体稳定和刚度三个主要要求。前两个保证钢梁在使用中的安全,后者保证不会产生过大的变形以利正常使用。组合梁的截面尺寸除满足上述三项要求外,还必须满足各组成件的局部稳定要求。热轧型钢截面的厚度较大,局部稳定一般可以得到保证。
2、钢支撑的特点:钢支撑具有回收再利用、经济性、环保性等特征。
3、钢檩条的特点:具有安装特别方便快捷、截面性能优良、强度高、节约钢材等优良等性能。
基坑支护作为一个结构体系,应要满足稳定和变形的要求,即通常规范所说的两种极限状态的要求,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所谓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对基坑支护来说就是支护结构破坏、倾倒、滑动或周边环境的破坏,出现较大范围的失稳。一般的设计要求是不允许支护结构出现这种极限状态的。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则是指支护结构的变形或是由于开挖引起周边土体产生的变形过大,影响正常使用,但未造成结构的失稳。
钢支撑指运用钢管、H型钢、角钢等增强工程结构的稳定性,一般情况是倾斜的连接构件,常见的是人字形和交叉形状。目前钢支撑在地铁、基坑围护方面被广泛应用。因钢支撑可回收再利用,具有经济性、环保性等特征。
609*16的钢支撑的材质为Q235B。
深基坑钢支撑预加轴力计算:
先把预加力加为零,算出一个锚索拉力,这个锚索拉力是能够保证基坑抗倾覆稳定的,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乘以规范上的70~95%得出预加力。
预加力一般不**过450kN,因为使用桩锚结构的大多为砂土、粉土、或者粘土,这种地层与锚索的抗拔力是有限的,预加力450kN意味着设计拉力达到450/0.95~450/0.7,这基本上是普通锚索在这种地层的极限,如果还不能满足就要考虑加密锚索间距了。
土层里面锚索的预加力损失是惊人的,规范里面要求的10~15%**张拉锁定根本不够,实际上土层里面预加力从千斤顶泄油那一刻就逐渐损失,锚具问题,锚固段土体蠕变诸多问题,锁定以后预加力损失是很可怕的。所以一般预加力不会加的太太,因为实际作用的根本没有设计的和锁定时的那么大。